2024年03月29日 19:48:35

首页 > 人物频道

周南:非镇非区是特色小镇最大的特点

时间:2018-12-23 15:15:00 来源:浙里小镇公众号 阅读:1712

    导语:6月23日,由浙江省特色小镇研究会等单位联合举办的2018特色小镇高峰论坛在杭州云栖小镇国际会展中心召开。国家发改委发展规划司副司长周南出席论坛并作主旨演讲。她认为,浙江的经验告诉我们,非镇非区是特色小镇最大的特点。特色小镇建设的浙江经验有很多,重要的有五点:浙江经济的发达度;浙江民间资本的活跃度;浙江社会的包容度;浙江政策的浓度;浙江政府感觉的精细度。成功的特色小镇都是规划先行。特色小镇建设切忌一个“急”字,不能相互攀比作为一种政绩工程。今后一个阶段,国家发改委特别是规划司,将牵头对特色小镇加强监督、检查和评估,开展定期测评,做到优胜劣汰;同时也会探索一些新的方法来支持一批高质量的特色小镇来发展。

    以下为周南副司长演讲实录(根据速记整理,未经其本人审定)。


  我很高兴在美好的季节来到美丽的杭州、美丽的云栖小镇,跟大家一起总结特色小镇建设的浙江经验,探讨特色小镇未来的发展之路。我刚才在想,顺着主持人郁建兴院长(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说的,现在特色小镇发展到了一个什么样的阶段。我在想,我们今天的会议,开始的时候比较安静,中间一度到台上(启动、签约仪式),热热闹闹的,音乐挺红火,现在又进入安静的学术探讨阶段,这样的议程一如特色小镇这两年走过的路程。

  特色小镇从浙江开始起步,在全国形成了一次热潮,现在又趋于冷静,大家已经开始沉下心来慢慢去思考什么样的特色小镇才是我们需要的特色小镇,什么样的地方才适合发展特色小镇,这是我们目前到的阶段。我们国家发展改革委作为城镇化的主管单位,我们在这两年里先后发了两份文件,一份叫做《关于加快美丽特色小(城)镇建设的指导意见》,另外一份是去年年底发的《关于规范推进特色小镇和特色小城镇建设的若干意见》。我们可以很清楚看到,这两份文件,第一份在于指明方向,第二份在于规范和纠偏。其实,这两份文件很清楚地告诉我们前面两年走过的路程。我想,通过这两年的实践,各方面对于特色小镇的认识实际上是越来越清晰了,而且认识越来越深化。

  有这么几个方面,我们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特色小镇在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以及现在的乡村振兴战略当中有着不可替代独特的作用。

  一方面,在城市的发展中,我们国家特大城市、超大城市,还有一些大城市,发展的步伐很快,甚至是越来越快,城市越来越大,占用了大量的资源,交通拥堵、基础设施不完善等一些城市病开始显露。中小城市的发育则是明显不足的,我们的中小城市跟美国的相比,远远不够,跟日本的中小城市比,数量上也还不够。所以说,我们的中小城市发展明显不足。那么,特色小镇的出现,我觉得刚好有利于在一个比较好的空间尺度上面来集聚高端的要素和高端产业,使得我们国家的城镇体系越来越完善,也为未来的经济发展打开了一个新的生产空间。

  另外一个方面,从乡村的角度来讲,为什么提乡村振兴战略,过去的发展是以城代乡,做得不够,乡村的衰落现象比比皆是,所以,我们现在提出要搞乡村振兴战略。特色小镇正好是连接城市和乡村的纽带,或者说它正好是城市和乡村之间的一个驿站,所以,它既可以更好地服务于农业和农村的发展,也为有思乡情节的城市居民提供新的生活空间。

  在过去的两年中,我们也越来越清楚认识到,特色小镇有明确的形态和内涵。浙江的经验告诉我们,非镇非区是特色小镇最大的一个特点。2016年12月份,国家发展改革委、中财办和住建部在杭州召开特色小镇经验交流会,我们分了三组到周边调研,包括云栖小镇,包括梦想小镇。我们带着全国各省市区的发改委的主任和处长们进行了一次参观,我也带了一个队。回来的时候,大家在车上很热烈在讨论,大家说可算弄明白了,之前特色小镇只是一个概念,现在知道了特色小镇其实是非镇非区。我们现在明确看到,特色小镇是在几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面生产生活融合创业创新的平台。刚才主持人提到,浙江省原省长李强对于特色小镇有一个很明确的描述,我重复一下。他说,特色小镇不是行政区化单位,是产业发展的载体,不是产业园区,而是同业企业协同创新合作共赢的企业社区。这个提法是很新的。特色小镇不是政府大包大揽的行政平台,而是以企业为主体、市场发挥作用、空间边界清晰的创业创新的空间。建设特色小镇,核心是有产业,为产业的发展打造新的空间。

  同时,我们经过两年的实践,越来越清晰认识到不同区位特色的小镇有着不同的发展模式。几年来,各种各样的特色小镇都有。有的是城郊镇,这是比较多的,比如说现在的云栖小镇也是城郊镇,它在城市的附近,可以作为城市的卫星城,承接中心城市的一些功能,同时在城和乡之间,为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做出更大的作用。还有一些是市中镇,在城市内部的这种特色小镇,它更大的作用应该是去探索怎么样盘活城市当中的低效建设用地。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在城市当中的这种低效用地越来越多。前几年我们更多采取的办法,是在老城之外建设一个新区,开发一片新的天地。腾出手来之后,老城不能让它废掉,我们还要去发掘它的价值,将老城的建设用地重新规划整合,聚集新的要素,成为新的有活力的载体。还有一些是园中镇,过去的园区,尺度比较大,基本上都是聚集生产要素,没有生活的空间。在园区中建设一些特色小镇,是聚集园区当中的高端要素和服务功能,带动园区的开放、升级,以及做到新一轮的产城融合。还有一种是镇中镇,在原来的建制镇之内搞一些特色小镇。建制镇的空间尺度比较大,要发展一个建制镇的投入比较大,这里面的内容比较多。所以,在这里面建设一些特色小镇,有助于形成新的增长点,也有助于形成新的就业吸纳器。这是过去两年我们对于特色小镇认识上面的深化。

  两年中的实践当中,涌现出了特色鲜明、活力强劲的特色小镇,浙江是特别突出。我自己觉得,浙江这个地方的特色小镇发育这么快,成功经验这么多,应该说是有它的必然性的,我把它归纳为五个方面。

  第一个是源于浙江经济的发达程度。只有经济发达了,城市里才有容纳不下的要素,才有外溢的需求,只有经济发达了,才使得你的乡村基础设施相对比较完善,它能够承接城市外溢的这些功能。

  第二点,我觉得是源于浙江民间资本的活跃度。浙江的民间资本,不管从历史来看,还是从现实来看,都是相当活跃的。一旦有政策的引导、政府的引导,民间资本立刻就找到生存空间,市场发挥决定性的作用、成功率高,成为必然。

  第三点,我觉得是源于社会的包容度,社会有比较高的包容度。在浙江这个改革开放的前沿地区,无论是对改革的举措还是创新的举措,大家都会有比较强的包容度。人们不会因为失败而遭受白眼,不会因为搞了一些在传统想来是匪夷所思的东西,大家就畏首畏尾、缩手缩脚。所以,我觉得这是浙江特色小镇成功的原因之一。

  第四点,是源于浙江政策的浓度。

  第五点,我觉得是源于浙江地方政府感觉的精细度。在其他很多地方,我们都比较喜欢给帽子。在浙江,我们看到特色小镇的发展,政府不是简单给帽子,而且是有标准,有要求,有检查,也有退出机制。这样一个严格管理机制,使得成功率大大高于其他的地方。

  当然,我觉得特色小镇在浙江有这个发展,不可否认的是时代催生了这样的一个事物。如果没有现在的产业分工的细化,没有现代这样发达的信息化的程度,我想特色小镇也很难在远离城市的地方发育起来。

  跟随着浙江的脚步,这两年各地也有不少的成功经验,主要集中在几类,有制造业的,也有商贸类的,更多的是一些新兴的科技类的集聚,还有金融、基金聚集要素的小镇,当然还有田园农业、休闲类的、旅游类的小镇。体育总局搞了100个体育休闲特色小镇,文化部前两年也是在想搞非遗类的、文化传承类的小镇。我觉得有成功经验。但是我觉得,凡是成功的,首先都是遵循规律的,不是跨越阶段的,不是盲目追风的。成功的特色小镇都是规划为先,做了精心谋划。无论产业发展,还是空间内的产业落地,都是做了精心谋划,富有特色,有的是产业的特色,有的是风光的特色,还有一些是文化的特色。最后,成功的小镇都是以人为本的,必定是注重了基础设施和生活环境的配套。就是说,既重面子,也重里子的小镇才是成功的。

  当然必须看到,在实践当中也不乏落空甚至是失败的案例,热潮中难免泥沙聚下,走味变形的特色小镇也是隐约可看。如同幸福的家庭都是一样的,不幸的家庭各有不幸,我觉得特色小镇的发展当中,成功的道路有一千条,失败的原因都是源于一个字,就是“急”。地方政府急,他找到新的招商引资的名目(就争着上马特色小镇)。我去过西部一个地区,我们不说是哪里。这个地方想要搞特色小镇,它的特色是什么?它的特色是食品,说是做得比较好,自己成长起来的企业家,拉来一些投资的钱,建了一些设施,但是放在这里。企业家也是很着急,说是我可以在这里建特色小镇,是不是可以给我一些资金上面的倾斜政策,土地上面的倾斜政策,我把这个地方发展起来。但其实从它的实际情况来看,这是不太可能成功的事情。这是地方政府着急。兄弟地区之间的互相攀比,使心态上着急,因为你这个地方拿到了国家的特色小城镇的帽子,我没有,你有三个,我才有一个。大家相互攀比,作为一种政绩工程,所以心态上着急。国家有关部门也在着急,大家都觉得我得作为。作为的办法是什么?大家都是纷纷发帽子。我觉得也有一些企业也比较着急,包括我在浙江也遇到过这样的企业家,特别是房地产的企业家。小一点的地产商,在前两年比较困难的时候,在两年前的时候正在困惑的时候,不知道如何转型,他们觉得有特色小镇的空间,是不是也是可以有一番新的作为,至少可以先把地拿了。所以说企业家比较着急,他没有认真去研究这个地方有没有适合发展的产业,企业做这个项目有没有盈利的能力,他的盈利模式是什么,却没有经过认真的论证。我觉得这些现象任其泛滥,危害很大。特色小镇这个地方,如果引进房地产商,搞了房地产的开发,把配套做进来,地价抬起来,这个地方就失去了原来的竞争力。因为你地价低,生活舒适,才有企业过来。如果跟大城市一样,为什么人家不留在大城市!同时,特色小镇建设起来比较容易。中国人搞建设很快,建设完以后,如果你没有一定的黏性把人口和企业留在这里,最后还是一堆烂摊子。浙江还好,经济实力比较强,中西部有的地方经济实力是不够的,大量依靠政府来举债或者说政府的投资平台来融资建设特色小镇,会留下债务风险。

  以上这些问题已经引起各方面的高度关注。作为国家发展改革委规划司,我们去年联合国家发改委的城市和小城镇中心,包括浙大新型城镇化研究院、清华大学的研究院等,我们这些单位一共走了21个省,做了大量的调研,我带队搞了两次调研。当时大家已经关注到这些现象,这种势头开始得到遏制。

  接下来,国家发展改革委,特别是规划司,作为城镇化的主管单位,我们将会牵好头(做好管理工作),回头有关部门首先是对已经建设的特色小镇要加强监督、检查和评估,特别是对有关部门公布的这些小镇,你是国家部委给的帽子,你要打一个样。所以,对这些小镇,我们要开展定期的测评,同时做到优胜劣汰。同时,我们也会探索一些新的方法来支持一批高质量的特色小镇的发展。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希望地方政府作为直接操刀的,要精心谋划,精细化管理,也希望企业不仅仅是参与特色小镇的建设。今天论坛上有一个很好的案例(成立浙江省智慧特色小镇创新发展联盟),为小镇数字化的发展,为智慧小镇的建设来助力。当然,我们更希望学界为特色小镇的发展多做一些理论方面的探索,多做一些经验的总结和推广工作。

  我相信,在大家共同的努力下,我们一定能够给未来留下一批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经得起历史检验的特色小镇。

  谢谢大家!

(研究会秘书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