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3月19日 19:15:15

首页 > 论坛会展

2018特色小镇高峰论坛在杭州举行

时间:2018-06-25 16:14:00 来源:浙里小镇公众号 阅读:2058

  2018年623日,2018特色小镇高峰论坛在杭州云栖小镇国际会展中心隆重开幕。


    论坛作为浙江省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系列活动之一,由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作为指导单位,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浙江大学主办,浙江省特色小镇研究会、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分公司、城云科技(中国)有限公司承办。国家发改委发展规划司副司长周南,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学术委员会秘书长冯奎,浙江省社科联党组书记盛世豪,浙江大学常务副校长任少波,浙江省发改委副主任翁建荣,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浙江省特色小镇研究会会长郁建兴,中国电信浙江分公司总经理韩臻聪,杭州市西湖区副区长马品芳,城云科技总裁郁强,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浙江省特色小镇研究会执行会长张蔚文等领导、专家,全国各地100多个特色小镇领导,学界、企业界、新闻界人士等,近500名代表出席本次盛会。


    开幕式上,盛世豪认为,特色小镇作为区域产业聚集的新业态,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产业升级的新载体,是经济发展的新支撑;作为区域创新体系的新模式,是创新趋动的新平台;是城乡联系的新节点,是统筹城乡发展的新纽带。


    任少波结合浙江大学在特色小镇研究和实践领域取得的成绩、“浙大系”在特色小镇建设领域的贡献,介绍了浙江大学在新型城镇化、特色小镇建设、乡村振兴、美丽乡村建设等领域的工作情况。


    韩臻聪介绍了浙江电信致力于新技术、新服务、新模式的转型,通过新技术的赋能,联合浙江省特色小镇研究会多家会员单位打造智慧特色小镇,助力特色小镇智慧化建设运营和产业升级的新进展。

    开幕式后,举行了浙江省数字特色小镇创新发展联盟发布仪式,举行了由浙江省特色小镇研究会、浙江电信、城云国际、上虞e游小镇、西湖龙坞茶镇、盤安药镇六家单位领导参与的项目合作签约仪式。

      论坛主旨演讲

    论坛主旨演讲由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浙江省特色小镇研究会会长郁建兴教授主持。周南、冯奎、翁建荣、张蔚文先后发表主旨演讲。


    郁建兴回顾了浙江省特色小镇的起源并介绍了本次论坛的背景和目的。“特色小镇”这个词官方的第一次使用是201410月时任浙江省省长李强在云栖小镇提出的,今天我们回到特色小镇的起点云栖小镇召开本次论坛,具有特殊的意义。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发源于浙江的特色小镇建设,成为新型城镇化战略的重要一环。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四部委《关于规范推进特色小镇和特色小城镇建设的若干意见》要求“科学把握浙江经验的可复制和不可复制内容,合理借鉴其理念方法、精神实质和创新精神”。总结、提升、推广特色小镇建设的浙江经验,推动新型城镇化,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次论坛将主题定为“城乡融合发展中的特色小镇建设:浙江经验的合理借鉴”。


    周南在主旨演讲中表示,特色小镇从浙江起步,在全国形成了一次热潮,现在又趋于冷静,各方面对于特色小镇的认识越来越清晰。我们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特色小镇在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特色小镇有明确的形态和内涵。浙江的经验告诉我们,非镇非区是特色小镇最大的一个特点。特色小镇不是行政单位,而是产业发展的载体;不是产业园区,而是企业协同创新合作共赢的社区;不是政府大包大揽的行政平台,而是以企业为主体、市场发挥作用、空间边界清晰的创业创新的空间。建设特色小镇,核心是发展产业,为产业的发展打造新的空间。周南认为,特色小镇浙江经验有很多,重要的有五点:浙江经济的发达度;浙江民间资本的活跃度;浙江社会的包容度;浙江政策的浓度;浙江政府感觉的精细度。浙江特色小镇的发展,政府不是简单地给帽子,而是有标准,有要求,有检查,也有退出机制;这样严格的管理,使得成功率大大高于其他的地方。周南表示,成功的特色小镇都是规划先行,无论是产业发展,还是空间规划,都做了精心谋划,富有特色。特色小镇建设不能相互攀比作为一种政绩工程,而应该充分论证小镇内企业的盈利模式,可持续发展。今后一个阶段,国家发改委特别是规划司作为城镇化的主管单位,将牵头对特色小镇加强监督、检查和评估,开展定期测评,做到优胜劣汰;同时也会探索一些新的方法来支持一批高质量的特色小镇来发展。


    冯奎作了题为“优化中国特色小镇的治理模式”的主旨演讲。他说,特色小镇是众多“浙江现象”中的一种。这种现象可以拓宽其研究领域,拿到国家层面进行对比和对标,丰富我国学术或政策方面的研究,为其他国家做出我们的贡献。结合国外特色小镇的治理模式,冯奎分析了特色小镇在治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持续优化中国特色小镇治理模式的若干建议。当前特色小镇建设面临的问题主要有:一、政府的边界如何划定。在不同的经济区域、不同的小镇,政府承担的作用有很大不同,不能采取一刀切的模式。政府起到一个什么样的作用,这对于不少地方政府是一个困惑,应结合不同的情景、区域,不同的发展阶段、水平,予以进一步的明确。二、社会资本的进入不足。有的地方社会资本的力量没有大到足够支撑特色小镇,政府也要赤膊上阵,动用政府的下属平台做多方面的前期投资,往往带来后期债务风险和不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三、行业组织的支撑不强。相比于发达国家,中国的行业组织的发展远远不够。今天在这里开会,我们看到浙江省特色小镇研究会发挥了很好的作用,就是行业组织支撑特色小镇发展的很好案例,可惜全国其他地方同类行业组织的力量相对不够。四、公众参与的方式不多。很多小镇从规划到建设到运营,公众的参与相当不充分,不管是周边的居民,还是以后可能的投资者,或者是可能的消费者,大家对于这样的规划知之不多,这种现象比较普遍。五、因镇制宜考虑不够。特色小镇发展最重要的一个特征就是出现了高度分化的现象,但是现实中不同的小镇采取不同的治理模式、不同的小镇创造性地处理好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居民之间方方面面的关系等,做得还很不够。针对以上问题,未来应该围绕特色小镇的治理来多做工作。可以跟国际上其他的经济体进行对标,围绕以特色小镇作为重要内容的浙江现象,产生出一批丰硕的成果来贡献给其他的经济体。一、提出合乎分级分类优化治理的模式,界定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二、明确政府主要职能的边界,对职能进行分类、细化,结合不同的情景予以差别化对待。三、发挥行业组织标准制定的作用,在推动产业集群的过程中,把行业组织的力量发挥起来。四、吸引社会资本包括国企和民企作为主要的投资运营商,并引入科学的技术和管理,以及市场化的治理模式。五、让小镇的居民,包括原住民、游客、投资者等,广泛地参与到营造生活圈和服务圈的工作当中去。六、提升小镇智能化治理的水平,今天论坛讨论专题之一智慧特色小镇的建设,就是能够在有边界的小镇里面创造一个无边界的庞大的力量。


    翁建荣作了题为“浙江特色小镇发展的新进展”的主旨演讲。他向大家通报了去年以来浙江特色小镇建设的“五个新”。一、树立特色小镇的新理念。明确特色小镇的新定位,把特色小镇定位为打造全面践行新发展理念、率先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高端平台;要注重创新,注重协调,注重绿色,注重开放。二、建立特色小镇的新标准。规划引领,建立规划标准,包括内容标准、分类标准、技术标准。出台了浙江特色小镇创建导则,明确了产业标准、空间标准、投入标准、产出标准。出台了浙江省特色小镇考核办法,动态指导小镇建设。三、培育特色小镇的新队伍。四、促生特色小镇的新经济。产生新的投资,三年来省级创建小镇累计投资3150.6亿元,培育小镇两年来累计完成1114.8亿元;培育新的税收,2017年税收同比增长66.8%;催生了新的发明,2017年省级创建小镇拥有专利发明2.7万件。四、孵化了新的业态。以互联网+金融、+文化、+创意、+旅游的理念,孵化出一批新的业态。五、形成特色小镇的新生活。各种人群被特色小镇吸引,来创业,就业,旅游,休闲,居住,形成独特的小镇新生活。翁建荣同时强调,特色小镇究竟怎么走,还是要严格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批示当中的“四个做到,四个杜绝”来做:做到因地制宜,杜绝一轰而上;做到各具特色,杜绝千镇一面;做到以人为本,杜绝形象工程;做到企业主导,杜绝政府大包大揽。


    张蔚文在主旨演讲中介绍了特色小镇研究的新进展。她首先介绍了对特色小镇政策扩散情况的研究结果:在时间特征上呈S型曲线,从缓慢扩散到快速扩散再到平衡扩散;在空间上呈多样化多层级特征。从土地政策的角度,她与其研究生的研究表明,东部与西部地区都能够在破解土地资源瓶颈,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促进“三生”融合等方面有所作为,由此提出要鼓励改革导向的土地利用。从投融资的角度,其研究表明,可以有选择地允许房企参与特色小镇建设,以弥补目前特色小镇社区建设不足的弊端。从小镇治理的角度看,其研究表明,目前小镇治理结构里面的多元治理主体不到位,治理手段的行政化取向明显,社会价值目标导向不足,应该在保持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大背景下,创新治理架构,通过多元主体协同发展,破解城乡二元价值对立的问题,要发挥多元主体的作用,由专业的人来管理专业的镇。从评价的角度,她正在尝试构建一个运用多种理论,参考多个指标体系,从生态城市、宜居城市、智慧城市、人文城市等多维度标准着眼的指标体系。从城市群发展的角度,通过对特色小镇融入城市群路径的研究,她将特色小镇进行分类为中心镇(市中镇)、卫星镇(园中镇)、专业镇(镇中镇)。中心镇应发挥促进作用,聚集高端要素,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卫星镇应避免出现“睡城”现象,要承接中心城市的第二产业的转移,吸纳剩余的劳动力;专业镇要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历史悠久的产业基础,做成文旅类、历史经典产业类的小镇。

    专题报告二:特色小镇建设的创新实践

    本专题由张蔚文主持。演讲者为浙大网新集团高级副总裁、浙江省特色小镇研究会副会长吴晓农,七彩小镇研究院院长、浙江省特色小镇研究会常务理事齐钊斌,南方设计院副院长、浙江省特色小镇研究会理事姜晓刚。点评为郁建兴。


    吴晓农的演讲题目为《赋能科创小镇:问题、思考和建议》。他介绍了浙大网新集团如何针对特色小镇的发展现状、相关问题和关键环节,对特色小镇进行赋能,并分享了多个案例。浙大网新集团有三大产业板块(智慧产业、科创产业、创新产业),两家上市公司(浙大网新、众和科技),利用其自身优势,通过科创、投资等手段为小镇赋能。其赋能模式形成过程是,在科创产业板块的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空间赋能思路,从楼宇、产业园区、综合体做起,过渡到特色小镇;为产业科创小镇成立研究院,作为连接创新资源的载体;为小镇成立发展基金,作为连接资本要素的载体;将以上要素有机融合和贯穿起来,再依托浙江大学的科研以及人才优势,通过开放式导入外界的资源与自身良好的服务,为科创特色小镇赋能。在这一模式中,注重顶层谋划、产学研整合、专业化运营和金融支撑,并形成了丰富的案例。比如杭州湾信息港、义乌科创园、金华网新新孵化园。杭州湾信息港,定位在以智慧经济为引领的科技创新示范区,为其顶层谋划赋能、产学研资源整合、专业化运营赋能;义乌科创园,定位在科技义乌的战略平台和创新引擎,为其内核谋划赋能、人才资源赋能、专业化运营赋能;金华网新孵化园,定位在金融创新带动小镇建设,对其进行物有所值评估、开发模式设计、项目管理+运营管理。均取得了成功,其中杭州湾信息港已成为省级创建类特色小镇。


    齐钊斌的演讲题目为《七彩小镇2.0:从人文、智慧和小城镇视角的实践探索》。他介绍,七彩小镇2.0聚焦“万物互联,共享共融”,强调万物互联和共享经济,希望在这个空间当中有空间,政府跟居民之间有共享。他重点推荐了七彩小镇2.0的两个宝盒:文化宝盒和智慧宝盒。文化宝盒在七彩小镇中作为亲民客厅,希望当地的原住民广泛地参与进来,到这里消费或者学习。每个文化宝盒中都有一个非遗馆,会梳理当地的文化资源后筛选进来。对非遗项目,七彩小镇有“营造四法”:人、物、情、景。并裂变出八个形态:名人、活态、物的展陈与现代科技结合、传统的物要有现代文创感、地方情感记忆、与受众情感交流、空间营造、互动式场景。智慧宝盒,就是小镇版的“最多跑一次”智慧客厅,是小镇智慧治理的大数据中心,未来会衍生成新城镇管理的管控中心,对全镇物联网进行监控,为居民提供安全、贴心的服务。智慧客厅中有24小时自助式的服务厅,这个服务厅弥补了很多办事大厅朝九晚五中午休息造成服务时间与居民办事时间错位的不足,为居民下班以后办事高峰提供了方便。智慧客厅还可以成为与民生息息相关的综合事务受理窗口。



    姜晓刚的演讲题目为《社会形态与物理形态的高度融合——特色小镇规划设计与实践经验浅谈》。他首先从南方设计参与的全国各地400多个特色小镇项目的两个共同特点——没有任务书、70%以上别人做过策划,说明不能用传统的思维方式去对待特色小镇这样的新经济模式。他认为特色小镇应该是下一个经济周期的经济发展模式,有可能取代工业园,取代产业园,同时也会改变整个房地产业。他认为特色小镇2.0版,应该从以下环节进行业务思考。一、做好决策,明确投资主体并投资适当,处理好政府、企业、老百姓三者的关系,形成真正的利益共同体,确定谁来做真正的小镇主导者。二、建设好小镇社会形态,处理好小镇的功能和业态,空间只是载体,核心是产业,产业集聚的前提是政策保障。三、合理运营,使小镇持续健康成长。四、解决好资金问题,特色小镇政府的配资按经验是20-40%,需要解决好企业资金的问题。五、产业定位,要符合产业成长的基本规律,一镇一策,根据小镇产业的需求制定符合产业的人才政策。六、做好运营,核心内容就是处理好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关系,政府制定规则、维护规则。他认为,能够主导一个小镇的企业应具备三个特点:区域的行业龙头;居于行业的上游;建立共赢的多利益主体的产业利益共同体。特色小镇应该有智慧,有文化,会管理。关于智慧小镇,要看三点:能不能推动政府的高效治理;能不能推动企业的升级转型;能不能把小镇和世界全部串联起来。关于文化,应该把物质文化、社群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等有机地构建起来,形成小镇的灵魂。关于管理,很重要的一点是政府在特色小镇不同阶段应该承担不同的责任,一开始是主导,第二步变成引导,市场主体,企业运作,第三步变成提供服务。

    郁建兴点评:吴晓农总裁将浙大网新定位成小镇的赋能者,齐钊斌院长将七彩小镇定位为城镇化核心部件的提供商,姜晓刚院长将特色小镇看作下一轮新的经济业态,这些命题都非常值得我们探索。他们的演讲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创新。浙江省特色小镇的特点是非镇非区,是高质量发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载体,是创新创业的发展平台,贯彻的理念始终是创新。所以,特色小镇建设浙江经验的合理借鉴也好,还是浙江省本土特色小镇的进一步发展也好,最重要的,就是要高举创新的旗帜。

    专题报告二:特色小镇建设的前沿领域


    本专题由浙江工业大学区域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浙江省特色小镇研究会副会长徐维祥主持。

    演讲者有中国电信浙江分公司政企客户事业部总经理、浙江省特色小镇研究会常务理事陈峰,城云科技(中国)有限公司首席架构师、浙江省特色小镇研究会常务理事李圣权。点评者为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百人计划”研究员吴超。


    陈峰的演讲题目是《新技术,新服务,新模式——数字化特色小镇发展与实践探索》,他介绍,中国电信浙江公司在数字化特色小镇的定位,是要通过新技术、新服务、新模式来打造特色小镇的数字化、智慧化,为特色小镇提供一个整体解决方案。这个方案的底层,是终端和传感遍布到小镇所有的神经末梢,通过打通地理信息、能源信息、应急信息、环境信息和物流信息,形成全域的感知,从而天地一体化地连接形成汇聚到小镇的云脑来实现小镇的数据整合、分析和共享,为小镇管理、为民服务、为产业经济赋能,并形成小镇发展的动力引擎。从整体新技术来看,浙江电信将整合摄像传感,包括卫星遥感等技术,融合了官网、物联网等网络技术,给小镇提供天地一体的感知网络。并基于一张图虚实结合,统一界面,叠加各类的信息层,实现小镇的集中管理,为小镇的人员分布、设备分布、视频图像以及报警调度任务等提供可视化、网格化、精细化和智能化的数据。在新服务方面,中国电信为云栖小镇和云和财务小镇提供了服务一体化的融合,包括在线的政务、惠民服务、产业发展和旅游的便捷,利用了人工智能、大数据、协同通信等能力为象山全域旅游提供智慧旅游的能力融合,同时也打通了各个行业版本的数据,实现了数据融合。在新服务中,提供一个平台——小镇综合服务中枢,涵盖了小镇的基础运营管理、产业服务、社区服务、旅游服务等。中国电信正在着力推进转型3.0版,打造五个生态圈:信息ICD生态圈,物联网生态圈,智慧家庭生态圈,互联网金融生态圈,智能连接生态圈。


    李圣权的演讲题目为《城云iTown,助力特色小镇智慧发展》。他介绍,城云科技提出的iTown,可以从四个方面去理解:一是智能化的运营,二是基于互联网,三是内部相互联通,底层打通,通过数据交换来实现,四是通过创新来实现增长。城云科技小镇云脑的内涵特征可从智能运营、有机生长、智慧红利、赋能业主、创新引擎五个方面理解。其总体目标是构建以小镇云脑为核心、以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为支撑、以功能应用为导向的特色小镇发展体系,驱动小镇功能升级,使小镇在政府服务、运营治理、产业发展和公共服务上得到全方位的提升。城云科技云脑小镇的案例有杭州玉皇山南基金小镇的智慧办公系统以及信息化综合管理平台;番禺的思考智慧城,包括小镇云网、数据管理平台、数据采集、大数据智能,以及面向政府管理,运营服务、产业发展等。


    吴超以《小镇大智慧——特色小镇建设的新动向》为题进行点评。他认为浙江电信和城云科技在信息化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值得肯定。他表示,从信息化到智能化不是只要有数据就能够实现智能化、智慧化,这当中还有一个很长的链条。要让小镇管理变得聪明,除了有小镇大数据外,还需要有好的模型。好的模型就是模型的预测能力要非常强,要有很好的弹性。一直以来有很多的模型,但是大数据一直没有发挥作用,就是因为没有一个好的模型能够利用这些大数据。经过最近几年的发展,特别是人工智能的发展,已经有了比较好的模型,特别是深度学习的模型。深度学习的模型的特点是有非常大量的模型参数,有的是有上百万个模型参数。这样一个模型在信息化大数据基础上才能发挥作用。从大数据到一个好的模型,重要的有四个方面。第一,需要融合,第二,需要理解,第三,需要模型的预测和决策,第四,需要构建一个生态去支持它。融合、理解、预测都是从信息化到智慧化的重要环节,更重要的是需要一个生态,需要政府、企业和学校等多方一起努力构建,才能实现这样一个美好的前景。

    专题报告三:特色小镇建设的持续创新


    本专题由浙江财经大学教授、浙江省特色小镇研究会副会长叶伟巍主持。

    演讲者为浙江电视台民生休闲频道副总监、浙江省特色小镇研究会副会长王霞,杭州万科产城发展有限公司助理总经理黄勤翼,杭州未来科技城管委会招商局副局长屈永辉。点评者为张蔚文。


    王霞的演讲题目为《小镇发展中的媒体立场》。她首先从资深媒体人的视角分享了对特色小镇的看法,认为“小镇=空间”,做小镇物理空间建设发展的观察者、记录者、报道者;“小镇=人”,小镇上的人是一群有共同价值观的来自五湖四海各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工作创业生活居住在小镇的人;“小镇=空间与人”,利用自身资源,集合社会资源,参与小镇发展,帮助小镇成长。从小镇发展中的媒体角色看,三年前,特色小镇建设初期,媒体把小镇单纯地看成空间,采访报道从产城融合、环境优美等空间创造的角度,反映了这些方面的创建成果;两年前,随着特色小镇产业导入、人口增加,媒体关注小镇社群的需求,小镇社群产生了更多服务性的需求,如梦想小镇线下相亲派对等系列活动;去年开始,特色小镇建设过程中,不少小镇希望能够借助媒体,导入资源,媒体开始成为特色小镇建设的参与方。这一过程的变化,生动见证了特色小镇建设从初创到成长到逐渐成熟的过程。她还分享了浙江卫视6频道的多个“秘密武器”,如王牌节目1818黄金眼、工匠中国等。


    黄勤翼的演讲题目是《美好中国的新时代文化村》。他用多个生动的案例,介绍万科良渚文化村如何挖掘文化IP,打造小镇社区文化生态。其文化IP的开发,着眼于三个来源:良渚本身是一个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的圣地;万科在良渚这个地方做深耕,做很多传统文化发扬光大的事情;良渚文化村在万科体系中是创新探索试验田的存在,在此哺育了很多万科目前的产业,并且从此地发扬光大,扩充到杭州、杭州湾、长三角,甚至扩充到大中华区域。具体的案例有:“大屋顶”文化系列中与高晓松合作了晓书馆;2017天全年在整个杭州市域范围内做了两百多场文化活动,其中不少是国际级的文化活动;随园嘉树业主四位“85后”老男孩(平均年龄89岁)参加了央视《回声嘹亮》的表演;良渚文化村的社区公益基金正式通过了杭州民政局的审批,获得了法人资格,是浙江省第一个社区类型的NGO,等等。社区文化建设这件事目前得到了官方认可,为企业、政府、村民三方融合做了一个很好的示范。


    屈永辉的演讲题目是《梦想小镇“变”与“不变”》。他首先介绍了梦想小镇近期的发展状况。一、创新创业势头良好。累计引进了50多家知名的孵化器以及两家美国硅谷的平台落户,创业项目目前有1366个,创业的人才有13200名,形成了一支以阿里系、浙大系、海归系、浙商系为代表的创业新四军队伍,136个项目获得了百万以上的融资,总额达到94.25亿元。二、金融机构快速集聚。目前集聚金融机构有1116家,管理资本2695亿元。三、创业氛围日益浓厚。相继举办了中国杭州财富管理论坛、中国青年互联网创业大赛、中国互联网品牌圣殿、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大赛等一千多场活动,同时也是被浙江省命名为首批浙江特色小镇之一。四、带动效应逐步显现。创业项目和投资机构正在用互联网思维渗透到传统产业,改造传统企业,有互联网+农业、+商贸、+制造、+生活服务、+智能硬件等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他认为,从梦想小镇的经验来说特色小镇管理,一是要转变职能,强化服务。2017年以来小镇以“最多跑一次”为目标进一步加强要素保障,简化审批程序,提高决策效率,建立符合小镇特色的产业服务体系。 二是从招商方式上,把之前的招商引资转变为选商引资,坚持从量和质两手抓,大力推进在谈项目的签约。三是从培育模式上,从原来的粗放式培育到现在的精细化服务转变,今年2月启动了企业培育服务计划的专项行动。四是从考核机制上,2018年起,对小镇入户50多家孵化器按照现在梦想小镇的孵化器考核管理办法进一步明确强化了责任考核机制,即将出台孵化器的监管制度。在加快创新举措方面,进行了创新券改革,目前小镇创新券服务的事项包括财务、税务、法务、人力资源、科技申报、知识产权、标准化等服务,有22家服务机构入住;尝试国企新设产业经营,特别设立了两个国有企业——梦想小镇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和梦想小镇旅游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开辟共有资本投资经营小镇产业的新思路,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化。

    张蔚文以《特色小镇持续创新的逻辑》为题进行了点评。她认为,王霞副会长从媒体人的视角看小镇经历的几个发展阶段,讲得很到位,让人触动很深。特色小镇持续创新的逻辑是什么?因为持续创新是很难的。但是王霞副会长对小镇三年多来的观察记录和分析,让人看到了不少特色小镇的活力和可持续发展的前景。万科黄总分享万科良渚文化村这个项目的社区文化建设案例,令人印象深刻。良渚文化村迄今已有十八个年头,有多少企业能够在一个项目坚守18年?谁又能说良渚文化村不是特色小镇?良渚文化村的例子说明,房企不仅仅是在造空间,也是在造生活,比如其村民公约的制订、“村花”的评选,都是生动的注脚。因此可以说,良渚文化村一直在成长,为特色小镇研究提供了很多启示。结合多年前自己被浙江大学派驻纽约做联络人,当时的经费就是由海创园支持、在纽约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帮海创园引智引才的往事,张蔚文认为,梦想小镇的故事说明,特色小镇的成功,并非来自于出台相关政策,而是在原有的市场机制下形成了很强的基础成长起来的,玉皇山南基金小镇的形成过程也很类似。因此,一定要对市场有足够的敬畏,一定要以市场为主体,当然也不能忽视政府的作用,应该是政府逻辑和市场逻辑两个的结合、互相补充,才可以把特色小镇做成功。张蔚文进一步分析认为,特色小镇的持续创新的逻辑,很重要的一点是,来自学科的交叉、行业的跨界、产业链各节点上单位的合作与交流。

    专题报告四:特色小镇建设浙江经验的借鉴与创新

    本专题由郁建兴主持。演讲者为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规划设计院副总规划师、浙江省特色小镇研究会理事黄杉,安徽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教授田淑英,上海龙舟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英国皇家特许建造学会会员,原英国诺森比亚大学工程与环境学院的建筑经济学高级讲师、博士生导师周蕾,浙江大学规划院城市策划工作室主任、浙江省特色小镇研究会常务理事张水丰。点评者为浙江省特色小镇研究会秘书长刘福根。


    黄杉的演讲题目是《浙江特色小镇的域外效应——兼议特色小镇浙江模式走出去的路径逻辑》。他从浙江省特色小镇发展与域外省份的关联性入手分析,认为浙江省的路径是开创+引领,域外省份路径是观望+模仿+跟随;与浙江省的特色小镇发展模式相比较,域外省份特色小镇的发展有以下特点:类型有侧重变化,投资相对缩小,运营侧重不同,考核规则高度相似。他认为特色小镇浙江模式走出去的路径逻辑有特色逻辑的一致性、空间逻辑的一致性、生态逻辑的一致性和政策逻辑的一致性;在一致性的基础上,再谈可复制性,要避免简单复制带来的“熟悉的配方、熟悉的味道”。


    田淑英的演讲题目是《源潭刷业小镇——中部地区块状经济借鉴浙江特色小镇经验转型升级的成功样本》。她介绍了源潭刷业小镇的历史发展脉络和基本建设情况,以及对浙江经验的五点借鉴:努力打造区域品牌,提高刷业知名度;培育龙头骨干企业,领衔刷业创新发展;制定行业标准,掌控刷业主导权;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推动制刷业健康发展;重视行会作用,建设行业协会。生动诠释了特色小镇建设浙江经验对中部地区的积极影响和特色小镇建设在长三角区域协调发展中的推动作用。


    周蕾的演讲题目是《英国小镇建设与浙江特色小镇建设经验的相互映衬》。他通过多个英国小镇的案例,分析了英式小镇与乡村文化的特点是:英国的美在于乡野之间,自然风光与古旧建筑的连接,工业革命喧哗下是生命繁衍的净土,厌倦都市生活后人性的归属。从英国小镇与浙江特色小镇的对比与启发看,有四点值得关注:产业主导,规划优先,以环境保护为基础,居住性是小镇的灵魂。


    张水丰的演讲题目是《浙江特色小镇理念的移植、嫁接和创新——贺州温泉足球小镇案例解析》。他结合自己参与的贺州温泉足球小镇规划工作的案例,分析了体育小镇的发展阶段:1.0版体育集训基地,2.0版体育旅游目的地,3.0版体育产业总部集聚地(+运动健康基地+旅游目的地)。并提出了“超级IP汇聚超级磁场,打造体育小镇3.0时代”的命题,认为体育特色小镇的打造要从点(特色聚集)、线(产业链延伸)、面(平台构建)、体(产业生态)四个维度进行。特色小镇建设浙江经验,则可通过移植、嫁接、创新三种途径向全国输出 。


    刘福根以《特色小镇建设浙江经验的合理借鉴》为题进行了点评。他首先结合论坛主题从浙江省特色小镇研究会近年来开展的工作谈起。去年7月,针对当时全国掀起特色小镇热潮的情况,研究会召开了会员单位研讨会,并以“特色小镇风起云涌,科学发展尚需引领”为题刊发了会议消息,对特色小镇的科学发展提出建议。去年1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四部委发布《关于规范推进特色小镇和特色小城镇建设的若干意见》后,研究会又专门召开副会长单位扩大会议,研究浙江经验的可复制性和不可复制性,也刊发消息,为业内提供参考。研究会经过多次深入探讨,认为特色小镇建设浙江经验,与诸多浙江经验如美丽乡村建设、“最多跑一次”改革等,是可以复制的。他借用会长郁建兴在总结“最多跑一次”改革经验的说法,认为特色小镇建设浙江经验“是浙江的、中国的,也是世界的”。刘福根结合自己归纳的特色小镇建设的浙江经验八条(产业主导,市场主体,激活存量,鼓励争先,注重生态,建设社区,营造文化,规范管理),认为浙江经验起点较高,具有国际性。周蕾博士介绍的英国小镇的四条经验,都包括在这八条经验里面了,核心理念上也是相同的。与美国规划协会美国精明增长联盟倡导的“精明增长理论”十原则相比,浙江经验八条在内容上更全面,在力度上更强劲,这一是因为浙江特色小镇出现在后,二是因为浙江特色小镇是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政府的力量比协会强多了。结合黄杉博士讲稿中一张图的情况,浙江省特色小镇指数线与外省特色小镇指数线在尾部交叉后,外省的已经高于浙江,这说明浙江特色小镇经验在全国各地推广应用以后,已经产生了很好的效应。这个效应在田淑英教授和张水丰先生介绍的案例中也得到了印证。源潭刷业小镇近年特别注重社区建设,注重文化和生态建设,就是受浙江的影响。张水丰先生把浙江省特色小镇经验运用到了体育运动小镇这样一个专业的类别上去,说明浙江经验的输出已经走上了专精尖的路子。结合秘书处日常工作性质,刘福根向与会者推荐了了解浙江经验的精要资料。了解浙江经验“是什么”,可看四篇文章:浙江省原省长李强《特色小镇是浙江创新发展的战略选择》,冯奎等《准确把握推进特色小镇发展的政策重点——浙江等地推进特色小镇发展的启示》,郁建兴、张蔚文等《浙江省特色小镇建设的基本经验与未来》,翁建荣《浙江特色小镇建设的重要经验》;了解浙江经验“为什么”,可看一套丛书《浙江经验与中国发展》;了解浙江经验“该什么”,可看一个文件四部委《关于规范推进特色小镇和特色小城镇建设的若干意见》。最后,刘福根特别推荐了研究会在长期的特色小镇建设实践中逐渐形成的业务模式“全产业链协作 + 模块化建设 + 标准化管理 + 品牌化运营”,这一模式已经成功地运用到了众多的小镇实践中去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郁建兴对全天论坛作了总结。他表示,特色小镇的发展,已经从势头很猛,发展到了求精去糟的阶段,这个时期的关注点应该从原来的鼓励发展、增长数量进入到一个怎么样精耕细作,怎么样来关注特色小镇自身的治理结构、治理模式、治理能力的提升。浙江三年多的特色小镇建设,有变和不变,空间上来看有一样的,也有不一样的,这些都表明了我们要去寻求特色小镇建设的内在逻辑,叫做不变的灵魂也可以,这个“灵魂”也是一魂各表,有的说这个灵魂是人,人是其中的灵魂,有的说创新是其中的灵魂,各种各样的表述都表明了我们对这种不变的基本原则性的原理的坚持。我们还有一个重要的维度要去关注,那就是作为浙江人脸上很有光的东西,都在讨论我们经验的借鉴的问题,但是从动态的角度讲,从时间的维度讲是可以发生变化的。所以域外经验不等于说我们来比较一下跟浙江像不像,它也可能值得浙江来学习借鉴,所以领跑与跟跑,领跑与并跑这个关系不是一成不变的,是可以流转的,是可以转化的。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我们浙江特色小镇的研究者也好,实践也好,我们也要向域外学习重要的经验,借鉴重要的经验。今天还有不少问题,比如历史文化与产业发展的关系,比如社区文化建设的话题,讨论得还不够深入,还有其他的问题没有讨论到,但是没有关系。如同包括浙江省在内的特色小镇建设方兴未艾,特色小镇的研究也一定是方兴未艾,我们把一些问题、把一些缺陷留到今后,我们一起来参与,一起来见证,甚至我们说不定也引领了特色小镇建设的未来。

    开放式对话:特色小镇项目的规划定位、产业导入与运营管理

    23日晚,与会者在杭州市委党校举行了开放式对话,由吴晓农主持。对话嘉宾为嵊州越剧小镇建设指挥部常务副指挥金国勇,浙大网新集团副总裁黎恒,黄杉。


    本环节以越剧小镇建设作为案例,深入而细致地讨论了特色小镇的规划定位、资本投入、特色产业发展、房地产相关业态的地位、品牌运营管理、小镇营销等众多特色小镇的实践问题。


    金国勇介绍了嵊州越剧小镇的建设进展情况。越剧小镇的建设目标是打造成为全国戏迷交流体验的新乐园、文化旅游农业融合发展的新样板、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的新平台、美丽乡村提档升级的新典范。


    黎恒结合越剧小镇的案例,认为特色小镇要实现可持续发展,需做好五件事:一、顶层设计。核心是需要一个合适的开发商,从体制机制上面有一个良好的基因。二、产业资源。要有相当大规模的产业资源来支撑这样一个空间载体的生命力,可以是拥有庞大产业资源的产业运营商。三、优异的环境。小镇不仅仅是生产的空间,也不仅仅是生活的空间,还有很多发展的功能、医疗的功能、教育的功能、社交的功能,把这些功能都聚合起来,就很适合人工作生活学习,能够提升现有的生活品质,可以凝聚人群。四、整合利用新的互联网手段。通过各种手段途径来获得资本、信息、人才以及其他的科技资源来支撑小镇的发展。五、专业的运营。现在运营越来越专业化,很多小镇已经有非常专业化、富有想象力的运营团队在做这个事情。运营是最需要想象力,是最需要远见的,也是最需要开阔的视野,能够去外部获取大量的资源来支撑小镇的发展,所以会促进小镇的成长。

    黄杉从规划师的视角分析了特色小镇的定位、IP的开发、部门之间的协调等问题。


   针对与会者的提问,嘉宾与听众之间展开了热烈的互动,就特色小镇与乡村振兴、美丽乡村建设、田园综合体建设等相关话题展开坦诚的交流。


   24日上午,与会代表实地参观考察了杭州西湖区艺创小镇和龙坞茶镇,受到了小镇领导的热情接待,并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