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20日 14:15:43

首页 > 理论前沿

特色小镇:一种产业空间组织形式

时间:2019-01-06 09:43:00 来源:浙江社会科学 阅读:1600

 盛世豪  张伟明

( 盛世豪:浙江省政协研究室主任,教授; 张伟明 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毫无疑问,浙江特色小镇建设作为新常态下区域经济转型升级的一种新现象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大战略举措正被越来越多的目光所关注。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如何认识特色小镇这种经济现象在区域经济转型升级中的地位和作用,不仅对于加快特色小镇建设, 而且对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尝试把特色小镇作为一种产业空间组织形式来阐述其特征、 作用及建设发展中需要关注的问题。

    一、特色小镇建设的基础在于构筑良好的“产业生态位”

    现有关于特色小镇的讨论, 有从项目及其产业化运作切入指出要以产业链思维运作特色小镇,也有从“产城人”融合发展角度来谈论特色小镇建设的理念、路径、形态等方面的创新,还有将特色小镇建设视作城镇化道路的重要环节和突破点,等等,主要是基于如何加快推进特色小镇这一重大政策举措的落实, 但对特色小镇这一经济现象的内涵、 特征及其在区域产业转型升级的地位作用很少论及。

其实,特色小镇在发达国家甚为常见,尤其是在欧美, 特色小镇更是以其独特的产业及其深厚的历史人文底蕴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及其对整个区域经济的支撑意义。 纵观许多闻名全球且以其强劲的持续发展能力而获得关注的特色小镇发展轨迹,我们可以发现,构成以产业为核心的特色小镇的重要基础是良好的产业生态系统,或者说,嵌入特定区域及其历史人文背景下的“产业生态位”是这些特色小镇核心竞争力得以持续提升的关键。产业生态位是包括产业生存、发展和演变的生态环境, 它为产业演变发展提供了各种所需要的资源,进而决定了产业的成长机制、组织形式、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产业生态位决定了资源要素甚至产业性质的差异, 是产业间共生互补或竞争关系的基础前提。 即正是产业生态位决定了特色小镇的产业“特色”,欧美国家的特色小镇无一不与其相应的“产业生态位”紧密相关。

浙江特色小镇建设, 是基于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增强区域发展新动能、引领经济新常态的战略选择,但从本质上说,则是顺应浙江区域经济发展阶段演变、重构产业生态位、优化区域产业生态系统的内在要求。 如果我们将改革开放初期浙江各地以传统特色产业为基础形成的块状经济视作区域产业集聚的 1.0 ,将传统特色产业在区域范围内按市场机制分工协作后形成的传统产业集群视产业集聚的 2.0 ,那么,以特色小镇为代表的特色产业发展平台, 则是在原有传统产业集群模式基础上的创新和升级,是区域产业集聚的 3.0 。 浙江区域产业集聚 1.0 和 2.0 都是以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体, 其中 1.0 主要是同类产品生产工厂集聚的生产基地, 分工协作主要局限在生产环节之间; 2.0 不仅是特色产业的生产基地, 也是特色产业的专业市场,即是同类产品“生产 + 市场”的集合体,产业集群内部既有产业内分工,也有产业间分工,融产业有序整合和空间集聚于一体,是传统经济增长模式下重要的产业空间组织形式。 而特色小镇则是集特色产业的创新、生产、销售、服务于一体的新兴产业空间组织形式,将创新、绿色、开放、人文等理念嵌入其中,通过集聚高端要素提升创新能力孕育提升特色产业, 通过集聚相关企业提升产品竞争力增强有效供给能力, 通过整合历史人文因素提升产业内涵优化区域发展动能,通过产业链、创新链、服务链、要素链有机融合优化产业生态位完善产业创新提升内外环境。 可以说,作为一种新兴产业空间组织形式,特色小镇是块状经济、产业集群演进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区域经济从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的内在要求。

值得强调的是, 与传统产业集聚模式 1.0 和2.0 相比较,特色小镇建设同样离不开市场、要素、技术等内外因素,但创新则是其核心要素。作为产业集聚模式的 3.0 ,就是要在特色产业支撑下的小镇形成一个融文化创意、研发创新、成果转换、体验应用于一体的立体化特色产业系统, 进而在小镇范围内构建起由市场主体共同参与的知识或技术的共享、共创、共进机制,进而形成企业间知识外溢、技术扩散、收益共享的创新网络,实现创新资源在小镇范围的持续循环滚动配置, 进而推动小镇范围内产业的集聚发展。

二、特色小镇建设是提升区域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支撑

事实上,特色小镇通过集聚高端要素,构建特色产业创新提升所需要的良好产业生态位, 既优化了区域产业生态系统, 也增强了区域内生发展动力, 为提升区域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构筑了新的平台。

一是特色小镇建设有利于增强区域有效供给能力。 特别是在经济新常态下, 供求格局发生逆转, 区域供给能力成为影响区域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因素。 而特色小镇作为创新导向的产业组织形式,至少可以从这样两个方面提升有效供给能力,一方面通过集聚资本、技术、人才等各类高端要素的集聚,支撑新产品、新模式、新业态的创新,形成以创新导向的新兴产业或具有人文底蕴的经典产业集群,同时在产业、文化、旅游和生产、生活、生态的高度融合中创新供给方式, 加快区域产业转型升级; 另一方面则是结合特色产业生态位的构筑, 通过市场机制淘汰或迁移一部分难以适应环境变化的“旧”产业,为特色产业腾挪出新的发展空间,进一步增强区域发展内生动力。 通过这“一增一减”的过程,实现区域有效供给能力的提升。

二是特色小镇建设有利于提升全要素生产率。 全要素生产率是是刻画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的重要指标, 是影响区域竞争力和可持续发的最核心因素, 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导向。特色小镇注重创新导向,注重人才、科技、资本、信息等高端要素集聚,注重挖掘历史人文等各类要素资源的潜力,相比传统产业集聚,其发展模式更多显示出“内涵式”特征,进而助推区域经济增长动力结构的转换。同时,作为一种现代产业空间组织形式,特色小镇还蕴含着制度创新、组织创新的成分, 可以不断优化要素投入结构和投入方式,营造能够实现持续推动创新创业的发展环境,实现以特色化、 专业化和创新驱动全面提升要素资源的配置效率和产品价值。

三是特色小镇建设有利于优化区域产业生态系统。 区域产业生态系统的活力和可持续性都源于其内部的创新能力, 特别是在外部市场环境发生显著变化的情况下, 其创新能力决定了区域产业能否通过“应激反应”,有效调整对外部市场的适应性, 从而为进一步提升有效供给能力提供要素、制度、技术等多重保障。 特色小镇作为融创新链和产业链于一体的特色产业集群, 有别于传统行政单元和产业园区, 它对外与全球创新网络相连接,可以把最新的产业创新信息、新业态、新的商业模式甚至创新人才导入到本区域来; 对内可以通过协同推进特色产业创新战略联盟和区域创新体系建设, 不断完善区域内市场主体的创新合作交流机制,促进区域内创新资源、信息和成果等互通共享,形成紧密精细的区域创新网络。从这个意义上说, 特色小镇能够推动区域创新能力的凝聚,成为区域产业生态系统的创新增长极。总之, 特色小镇建设已成为当前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次重要实践, 也成为顺应产业集聚演化发展趋势, 全面增强产业竞争力和有效供给能力的重要举措, 可以为经济进入新常态后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提供坚实支撑, 进而为传统产业集群升级换代和区域经济创新驱动提供新的发展路径。

三、特色小镇建设要着眼于引领经济

新常态、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正如前文所述, 特色小镇建设是增强区域经济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大举措。 这一点在浙江的实践中已得到初步证明。 但需要把握的是,在加快推进特色小镇建设中,必须着眼于引领经济新常态,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顺应区域经济和产业发展规律及趋势, 必须遵循市场规律、充分发挥市场主体的作用。

第一,特色小镇的特色在于产业、主体也是产业,必须把孵化、培育和发展特色产业作为特色小镇建设的关键。 具体来说,就是要根据区域历史人文环境挖掘特色产业的基因,根据全球科技经济发展趋势寻求特色产业的方向,根据区域经济发展趋势和转型升级需求明确特色产业的定位,根据区域产业基础确定特色产业的优势,根据区域资源要素禀赋营造特色产业的生态位,推动特色小镇成为集聚核心产业或产业链核心环节的重要平台,努力使特色小镇成为区域经济引领经济新常态、增强区域有效供给能力、 融入全球生产体系的重要枢纽,尽力避免“求大求全”的传统发展模式。

第二,特色小镇的活力在于创新、发展动能也是创新,要把集聚高端要素、构筑以产业创新为导向的产业生态位作为特色小镇建设的定位。 必须把创新作为特色小镇的核心功能来定位, 要积极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等各种类高端创新要素资源在小镇集聚, 大力吸引与特色产业相关的创新企业、研发机构、服务中介等入驻小镇;要支持特色小镇内部企业积极开展自主创新, 构建产学研协同创新战略联盟, 把特色小镇打造为特色产业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 推动产业链与创新链的融合, 在高端要素集聚的基础上促进新兴产业在空间上实现集群化发展, 进而成为区域发展的创新极和全球创新体系的重要节点, 全面提升区域产业转型升级的内生动力。

第三,特色小镇的底蕴在于历史人文内涵、可持续性也在于历史人文内涵, 必须把注重历史人文内涵的挖掘作为特色小镇建设的重要基础。 特色小镇建设必须与开发区、 工业园区甚至产业集聚区有区别,除了强化创新这一核心功能外,还要深度挖掘特色产业的历史人文内涵。 特别是对于历史经典产业类特色小镇建设, 要推动产业、文化、旅游的深度融合。对一些以新兴产业为主体的特色小镇建设, 也要从初始条件上设定好科技人文传承发扬的基本导向, 在传统和现代的结合中体现人文的丰富内涵, 在产业生态位中滋养出人文品质, 使特色小镇避免成为单一物质产品的生产加工基地,而是成为一个真正的融创新、文化、旅游于一体的特色产业发展平台。

第四,特色小镇建设要注重创建和保持一流的生态环境,充分体现绿色发展理念。 引领经济新常态,亟待破解城市病和环境污染等各种困扰,也亟待破解“要生态就难要发展”的困局,真正推动实现产业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形成平衡。 因此,在推动特色小镇建设过程中,要强化空间管理体系,按照全域规划、生态优先、资源整合的原则,坚持规划先行、多规合一,更加注重集约集聚,追求“特而精”,避免求大求全、单纯追求增长速度和产值规模的目标取向,推动特色小镇产业功能、创新功能、生态功能、文化功能、旅游功能和现代社区功能有机融合。

第五, 特色小镇建设要充分发挥市场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特色小镇建设要融制度创新与制度供给于一体,要按照市场需求趋势去选择产业方向, 顺应市场规律去完善产业发展体制机制, 让市场机制决定资源配置,真正凸显企业的主体地位。 同时,要更好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注重从国土空间利用、生态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服务能力提升、文化内涵挖掘传承等角度彰显政府 “有形之手” 有效能量,注重从创新链产业链衔接、新兴产业培育等角度实施精准化的产业政策举措, 健全产业生态系统格局、完善创新链条、提升区域整体竞争力。


(本文原载于《浙江社会科学》 2016 年 第 3 期)